巡警目睹他人持刀行凶不制止应定何罪/周顺保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0:06:01   浏览:95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巡警目睹他人持刀行凶不制止应定何罪

江西省吉水县人民法院 周顺保


案情
被告人江某,男,25岁,某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巡警。

2003年元月19日晚,江某与其友吴某、贾某、何某等人酒后到某酒店卡拉OK厅娱乐。21时许,吴某、何某在洗手间与赵某发生纠纷,吴某立即返回叫贾某等人前去帮忙,江某也尾随其后并从人群中挤进赵某所在的KTV包间观看。吴某冲入包房持刀向赵某连刺四刀(后抢救无效死亡)。何某、贾某则持刀将赵某的同伴顾某等4人砍伤,然后三人逃离现场。江某目睹他人持刀行凶未予制止,案发后既未阻止凶犯逃走,也不向公安机关报告,而是继续到卡拉OK厅玩乐。案发次日凌晨4时,刑警大队向江某了解案情时,江某隐瞒了自己在案发现场所见到的真实情况,使吴某等人有机会外逃。后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耗资4万余元,行程4省,才将吴某抓获,至今仍有2人在逃。
分歧
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是:人民警察江某目睹他人持刀行凶不予制止且隐情不举的行为是构成何种犯罪的问题,存在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构成包庇罪。其理由是,江某明知犯罪嫌疑人是谁,却向刑警隐瞒了真实情况,使该案犯罪嫌疑人有机会外逃,客观上起到了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罪行逃避制裁的作用,故应定包庇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构成伪证罪。其理由是,江某是目击人,具有作证的义务,但在接受刑警调查时否认自己在现场,隐瞒了在现场的重要嫌疑人,严重地妨碍了司法活动,故应定伪证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构成玩忽职守罪。其依据是,江某身为公安巡警,具有保护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制止、惩罚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责,而江对持刀行凶的行为袖手旁观,不阻止和抓获罪犯,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玩忽职守罪。
评析
江某的行为符合玩忽职守罪的犯罪构成。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不正确履行其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有:(1)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2)客观上必须是违反国家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通常表现有:一是放弃职守,不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二是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马虎草率,敷衍塞责,严重不负责任。所谓“职守”是指由一定的职务或工作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违反职守是玩忽职守罪的本质特征所在。(3)客观方面是结果犯。即玩忽职守的行为只有致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才构成犯罪。本案中江某的行为符合玩忽职守罪的特征。首先,江某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的司法人员,其主体身份符合玩忽职守罪的要件。其次,江某身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救助处于危难中的公民的人身和财产;保守警务秘密等是其法定的职责和义务。根据《人民警察法》第2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是人民警察的法定义务。该法第19条还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但江某目睹他人持刀行凶,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却无动于衷,袖手旁观,既不劝阻也不制止,以致造成严重后果。案发后,既不报告也不抓捕,使犯罪嫌疑人逃走。对受伤群众也不救助,而是继续回卡拉OK厅玩乐。作为凶杀现场见证人的江某有责任和义务如实提供案件真实情况,而江某隐瞒了看到的真实情况。江某的这些行为表明,其在能够和应当履行职责的情况下而不予履行,具备了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的要件。第三,江某的玩忽职守行为造成了法律所规定的危害结果。玩忽职守的危害结果有些表现为物质性的,可以量化;但也有非物质性而无法量化的。本案中江某玩忽职守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是综合性的,在凶杀现场目睹吴某先杀伤1人(后死亡),对何某与贾某继续持刀行凶不予制止,以致又造成4人受伤。案发后对犯罪嫌疑人不抓捕、不报告、不提供真实情况,使得本案未能及时侦破,就地缉捕人犯的案件被延误,凶手外逃,致使公安机关花费大量警力,历经4省、耗时4个月,耗资4万余元,才将1名主犯抓获,仍有2人在逃,并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上述表明,江某玩忽职守的行为已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
综上所述,江某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目睹他人持刀行凶并逃离现场,却不制止且隐情不举,应属不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行为,同时也造成了严重后果,其行为符合玩忽职守罪的特征,对其应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审定工作细则(试行)

卫生部


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审定工作细则(试行)

1988年12月21日,卫生部

为搞好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的申报、考核、审定工作,确保企业升级审定工作的质量和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的水平。根据全国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级企业审定办法(试行)》,结合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的申报
1.申报国家级的生物制品工业企业,其考核产品的质量、物质消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指标,必须全部达到《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标准》,企业管理工作达到《生物制品工业企业升级管理工作要求》。达不到上述要求的不得申报。
2.鉴于生物制品检定周期较长,各所在申报国家级企业前八个月要提出预报,向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企业升级领导小组预报升级考核的产品及考核产品在本企业年度总产值中的比例。如因情况变化,企业要求更换考核的产品时,可在申报前六十天内办理更换手续,但更换的考核产品必须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
3.从1989年开始,每年的第一季度内为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时间。
4.申报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要填写《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申报表》(由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企业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下发),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1)考核期内企业自检报告。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关于升级考核产品的质量检定报告及有关产品质量考核标准的证明材料:
(3)企业计算物质消耗的主要依据;
(4)企业财务年度决算报告;
(5)其它有关企业升级考核的材料或凭证。
二、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的考核与考查
审定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主要分为考核与考查两部分:
1.考核。主要是依据《国家一级二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标准》,考核与确认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自检和抽检)、物质消耗、经济效益等项指标有关数据和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
(1)各项指标是否达到等级标准;
(2)提供的各项数据、资料和凭证是否完整、真实;计算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出具报告或证据的机构是否合格;时间是否正确;
2.考查。主要是根据《生物制品工业企业升级管理工作要求》,对企业进行考查。其中计量、能源等项委托企业所在省(直辖市)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查,其它管理工作方面由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企业升级领导小组组织考查。考查时应征求企业所在省(直辖市)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3.考核与考查前1个月,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企业升级领导小组将考核考查程序中规定的企业准备事项通知企业,原则上按期将所有考核考查项目1次审定完毕,不搞预审或重审。
4.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的审定工作,每年进行1次,一般在10月前后进行。
三、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的审批
国家二级、一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由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企业升级领导小组审批,报国家加强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和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企业体制司备案。国家特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由国家加强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和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企业体制司审批,报国务院备案。
四、其 它
1.企业升级审定工作一律按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企业升级领导小组制定的《国家一级二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标准》和《生物制品工业企业升级管理工作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2.做好审定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审定程序,审定工作严格按规定时间进行和结束。
3.参加考核与考查的工作人员,要本着对国家、对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慎重地做好审定工作,遵守《企业升级考核审定纪律(试行)》。
4.企业申报的各项材料,要实事求是,准确可靠,不得弄虚作假。否则,在申报过程中的,立即取消申报资格;已经审定定级的,由审批部门撤销定级称号。
5.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不搞“终身制”,已进入国家级的企业,如发现产品质量下降、物质消耗上升、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不能保持企业所处等级的要求,审批部门可发出通报,令其限期扭转。措施不力,年度复核时仍达不到要求的,应予降级或撤销称号。
6.本细则适用于生物制品工业企业。
7.本细则由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企业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业企业申报企业升级考核制品自检复检情况统计表
申报单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
| | | 自 检 结 果 |临近效期效价复检结果 |
|申报考核制品名称|考核年度生产批数|----------------------|--------------------------|
| | |合格批数|合格率(%)|复检批数|复检合格率(%)|
|----------------------------------|----------------------|--------------------------|
|主管所长(签字) |检定处处长(签字) |单位盖章 |
| | | 年 月 日 |
------------------------------------------------------------------------------------------
附件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复检生物制品研究所申报企业考核制品情况统计表
申报单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
|制品名称|复 检|国家二级生物制品| 复 检 结 果 | |
| | | |----------------------| 备 注 |
| |批 数|工业企业质量标准|达标批数|达标率(%)| |
│----------------------------------------------------------------------------│
|主管所长(签字) |单位盖章 |
| | 年 月 日 |
--------------------------------------------------------------------------------
附件2:安全生产考核指标①
根据《关于企业升级中考评安全问题的暂行规定》精神,结合生物制品工业企业的行业特点,确定生物制品工业企业中安全生产指标考评内容为:
1.企业在升级考核年度和申报期间发生死亡事故致死1人以上(含1人),或重伤事故3人以上(含3人),原则上不能升级。但死亡1人,并且符合下述情况之一者,经省、直辖市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核实确定,出具证明,可以不影响升级:
(1)伤亡事故不是发生在生产工作岗位,确属偶然,并非管理不善。
(2)甲方企业暂时性派人到乙方企业帮助工作,发生死亡事故,责任不属于甲方,应由乙方负责的。
2.企业升级考核年度和申报期发生无伤亡人员的重大经济损失事故,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发生1万元以上(含1万元),10万元以下的无伤亡人员的较大经济损失事故2次以上(含2次)的,不能升级。
3.企业升级考核年度和申报期间发生由于重大的活毒(菌)事故,造成人员试验室感染隔离治疗的,不能升级。
4.已进入国家级的企业,发生上述事故,达不到安全生产指标要求的,由审批单位提出警告,限期整改,1年内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指标的,撤销其国家级企业的称号。发生特大事故的,立即撤销其国家级企业的称号。
企业升级的安全工作必须按以上规定进行认真考评,不得弄虚作假,如有违反者,取消升级资格。
①根据卫生部(88)卫药字第63号文规定,本《指标》作为国家一级、二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考核标准第五项,原(88)卫药字第37号颁发的《国家级生物制品工业企业标准》中附件四“生物制品工业企业升级管理工作要求”第九项“安全生产”一条即被废止。(1988年12月21日卫生部发布)


法学家检察长会给检察改革带来什么?

李飞

2008年3月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选举53岁的曹建明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是新中国第八位最高检检察长,也是当选时最年轻的一位。近年来,政法系统的高级官员来源开始多元化,法律学者和专家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53岁的曹建明就是其中的代表。此次当选后,他成为中国第一位法学家出身的最高检检察长。

曹建明,男,汉族,1955年9月生,江苏南通人,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国际法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法学教授,当过华东政法学院院长。1994年曹建明任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主任时,曾当选上海十大高教精英;1995年,曾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称号;1986-1995年,任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副主任、主任期间在比利时国立根特大学法学院作过2年访问学者,并在美国旧金山大学讲过学。1999年,44岁的曹建明“学而优则仕”,就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国家法官学院院长,直至现在当选最高检检察长。

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从过去的“积极稳妥推进”到“深化”。这一论述引起广泛的普遍关注。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体制改革实践的大步前行,是在1997年十五大之后,公安、法院的改革可以说是有声有色,亮点颇多,力度颇大,具有一定的制度性突破和深度,触及到了制度层面的弊垢。相形之下,检察院的改革虽然有一些举措,但总体上来说是浅层乏力的,零敲碎补,不痛不痒的,缺乏明晰的改革思路。曹建明上任后将会怎样贯彻党既定的“深化”方针呢?这必定是一个让人关注的问题。

当选后,于3月18日下午,在接受《检察日报》记者专访时,曹建明认为: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检察工作应该着眼民生,保障民生,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法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利。要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法律监督力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表示,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检察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稳妥进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同时指出,人民群众对检察队伍有着殷切的期望,检察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基本要求,进一步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由上我们可以勾勒出曹建明在执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印后的三把火,并且这三把火不是一般而言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三把不会减弱和熄灭之火:

一是着眼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也是以往检察改革极为关注的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实效。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虽然以往检察改革也关注到这一方面,但没有力度,形式大于内容。

三是从制度和体制上着眼,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以往检察改革在这方面可以说无所建树,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作为改革当事人的检察机关本身来看,主要原因是理论准备不足,改革思路不明,缺乏制度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从“标本”、“缓急”来看,前两把火治的是“标”,也是“急”,能够快速缓解“病情”,立时取得实效、业绩和好评,相信曹建明会把法院在这一方面好的经验带到检察院而更上一层楼。第三把火才是治“本”,但检察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必须符合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局,同事还需要同其他司法体制改革协调进行,这注定了第三把火是“缓”火,注定不能急功近利,但是党的“深化”方针又要求不能亦步亦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应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解决这一矛盾既需要“胆”(胆量和勇气),更需要“识”(智慧和卓识),作为知名法学家的曹建明无疑具有此优势。

因为,“胆”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中已经解决,改革中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党、人民和历史是会谅解的,这已经是一个共识。正如温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的答记者问中立下的誓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这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现今正处在改革的“深化”时期,如何“深化”,“深化”向何方,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未来起着到关重要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在这一关键时期,更需要有识之士勇挑重担。就检察改革而言,从理论上看,检察改革的核心是检察权的性质及定位问题,而对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争议不绝,难有共识,更无定论。学术界对此存在“行政权说”、“司法权说”、“双重属性说”、“法律监督说”等各种观点,并且热衷于引介和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检察制度与理论,缺乏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创新意识,因此,至今在理论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成熟的理论来主导检察改革。可以想象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检察改革能有多少实质性的成效。对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作为法学家的曹建明能给检察改革事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为检察改革开辟一条正确的、可资循序渐进的道路。

转载请保留作者如下信息:
李飞 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律师
e-mail:leephee@126.com
博客: http://discourer.fyf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