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调往内蒙古劳改的犯人人民法院发现原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需要再审时应如何进行审理问题的批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3:59:11   浏览:87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调往内蒙古劳改的犯人人民法院发现原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需要再审时应如何进行审理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调往内蒙古劳改的犯人人民法院发现原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需要再审时应如何进行审理问题的批复

1957年10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本年9月3日法秘字第130号请示收悉。已调往内蒙古劳动改造的犯人,人民法院发现原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经审判委员会决议另行组织合议庭按照第一审程序再审时,应如何进行审理,我们同意来文所提一般可根据卷宗材料进行审理的意见。至于非经传讯该犯人即无法查清事实的案件,可委托犯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代为审讯,如果犯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距离犯人劳动改造场所太远,代为审讯确有困难时,可由进行再审的人民法院将需要查明的问题,详细写出,委托犯人所在的劳动改造机关就所列问题当面逐一询问犯人,将犯人对问题的回答连同所问的问题作出正式记录,交给犯人自看或向他宣读,经问明无误后,由犯人签名或按指印。进行再审的人民法院接到这种记录后,可依法判决。在法律没有规定以前,这可作为解决目前具体问题的一种办法。

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罪犯已调往外地劳改而需适用刑事再审程序应如何审理问题的请示 法秘字第130号
最高人民法院:
我们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于一审案件的案犯已外调内蒙古劳改,发现原判决或裁定有错误,经审判委员会决议另行组织合议庭按第一审程序审理应如何进行的问题,未能解决。我们觉得,如果派人到犯人劳改队所在地开庭审理,但陪审员不能带去;如果把犯人解回审理,路途远,解押犯人不便,也有许多实际困难。故我们意见可作书面审理,即按原卷宗材料进行审理,如果须要审讯犯人则函请劳改机关代审,将犯人口供寄来。这做法是否可以,特提出请示,希予批复。
1957年9月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检查证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检查证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税务检查证的式样和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税务稽查行为,严格税务检查证的管理,根据各级税务机关所属稽查局职责范围的有关规定,各级税务机关应将税务检查证(含涉外税务检查证
,不含农业税收检查证,以下同)统一归口由所属稽查局管理。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原已经核发的税务检查证,由各级税务机关所属稽查局统一登记造册,并逐级上报到省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所属稽查局。
二、原由各部门分散保管的空白税务检查证统一集中由省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所属稽查局保管。
三、新的税务检查证统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所属稽查局审核、发放和管理。
四、上述工作各地应于1998年3月底前完成,并同时将工作进展情况书面报告总局(稽查局)。



1997年11月20日

陕西省中小学校危房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陕西省中小学校危房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1-10-3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中小学师生生命安全,维护中小学校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是针对全省中小学校(含职业高中和幼儿园)的既有房屋和设施,包括教室、师生宿舍、食堂、厕所、浴池、实验楼、图书楼和体育设施以及校园围墙和师生经常活动的房屋、场所等制定的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条 全省中小学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现行有关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本管理规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其辖区内中小学危房安全管理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内中小学危房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中小学校危房的鉴定  
第五条 各地市、县区要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城建、财政、房管等行政部门参加的中小学校危房鉴定机构,按分级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中小学校危房的鉴定工作。  
第六条 各地市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l25-99),因地制宜地制定辖区内中小学校危房鉴定实施办法。  
第七条 危房鉴定程序依次为:提出鉴定申请,初步调查,鉴定评级,处理建议,出具鉴定报告。具体办法由危房所在中小学校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鉴定申请,上报至市、县中小学校危房鉴定机构,鉴定机构应在接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鉴定完毕,并出具鉴定报告。  
第八条 各市、县区中小学校危房鉴定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应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危房档案。
第三章 消除危房的基本要求  
第九条 消除中小学校危房,应严格依据危房鉴定所确定的级别,分别处置,属于D级危房的立即封停使用,予以拆除,对其它危房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造。   
第十条 各地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在全省中小学实行危房排查制度、危房鉴定制度、危房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保证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的经费投入。  
省财政、计划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争取国家中小学校危房改造项目专款,督促落实各级财政配套资金。
各级政府要设立中小学校危房改造专款,把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纳入政府年度基建计划,建立解决中小学校危房的有效保障机制。  
各地市、县区要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继续发动群众依法进行用于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的教育集资活动,动员群众义务劳动改造中小学校危房,动员社会各方面捐资助学。县区、乡镇政府要依法征收、管理好农村教育费附加,并列出一定比例用于中小学校危房改造。  
第十二条 各市、县区、乡镇政府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必须组织力量,对中小学校进行一次危房排查和整改。
第四章 消除危房的安全责任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是本地区中小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  
第十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校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直接责任人。  
第十五条 消除中小学校危房,要坚持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地市、县区、乡镇、村、校层层建立责任制,明确职责,逐级落实排危责任。  
第十六条 管理和使用学校房屋的教职工发现房屋存在事故隐患时,应立即向主管领导人或主要领导人书面报告。
第五章 危房事故的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对重、特大危房事故责任人,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未按规定履行职责,发生中小学校危房事故造成伤亡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对于发生危房事故造成伤亡的学校主要领导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已鉴定为危房,仍继续使用,导致发生伤亡事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地市、县区中小学校危房鉴定机构鉴定不及时或鉴定失实,导致危房出现事故的,对主要领导人和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