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11:19:43   浏览:91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的通知

财政部 教育部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的通知
1998年3月31日,财政部 教育部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委、教育(高教)厅:
为规范高等学校会计核算行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结合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特点,我们制定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从1998年1月1日起试行。试行中有何问题,望及时函告我们。
附件: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另行印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边州建设、交通、水利行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边州建设、交通、水利行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延州政发〔2010〕2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委办局:



  《延边州建设、交通、水利行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月31日州政府13届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三日 











延边州建设、交通、水利行业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解决建设、交通、水利行业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根据《建筑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相关规定,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州内建设、交通、水利行业在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跨年工程)的建设单位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州、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分级负责州、县(市)属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缴纳和管理工作。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



  第四条 建设单位应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开户银行缴纳保证金,并实行专户管理。



  保证金包含在工程总造价内,从应付工程款中列支。



  第五条 建设单位按工程项目缴纳保证金,标准为工程承发包合同价款的4%-5%。具体工程项目保证金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及时足额缴纳保证金,在保证金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提前支取之日起15日内补缴保证金,使保证金余额始终不低于规定的标准。



  第七条 保证金的保证期限为自该工程开工之日至竣工验收备案后60日。



  第八条 用工单位在保证期限内未发生工资拖欠行为的,下一个保证期限可按应存储金额的1%逐次调减,但不能少于应存储金额的2%;已启用保证金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建设单位按核定存储保证金标准增加1%补存;已被准予调减存储标准的建筑施工企业发生拖欠行为的,仍按标准存储并逐次调增1%,最高不超过合同价款的6%。



  第九条 在工程项目申请施工许可前10日内,建设单位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和工程项目合同,到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缴纳计划。



  第十条 建设单位按时足额缴纳保证金后,凭保证金存款单据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向建设单位出具《已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通知书》。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持《已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通知书》到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办理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未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不予签发施工许可,不予办理工程验收、复工等手续。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将建筑工程项目或承揽工程项目分包、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承担全部责任。劳务分包企业将劳务作业转包给其他组织或个人,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劳务分包企业支付所拖欠的工资,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三条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调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时,工资被拖欠者有举证责任。相关证据属于用工单位管理的,用工单位应予以提供。用工单位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能提供证据证明未拖欠工资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责令用工单位限期支付工资。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责令用工单位限期支付农民工工资。逾期仍不支付的,启动保证金支付程序。



  (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开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和举报专查中发现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经核查确认的;



  (二)用工单位负责人逃匿或死亡,造成工资拖欠的;



  (三)用工单位将工资发放给“包工头”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造成工资拖欠的;



  (四)其他情形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的。



  第十五条 银行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提前支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通知书》,及时办理保证金提前支付手续。



  提前支取保证金程序启动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支付情况书面通知保证金缴纳单位,并督促其及时补缴保证金;逾期未补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告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在建工程予以停工,对已竣工工程不予验收备案。



  第十六条 保证期限届满后,建设单位应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书面申请办理保证金退还手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自接到申请1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确认无拖欠情形的,在5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出具《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退还通知书》。



  第十七条 银行凭《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退还通知书》,退还缴纳单位保证金本息。



  第十八条 用工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



  第十九条 用工单位发放工资,应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不得将农民工工资拨付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代发。用工单位委托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与银行签订相关协议,受委托银行应当按时将农民工工资拨付到个人账户,由农民工持卡或存折支取工资。



  第二十条 用工单位应编制农民工工资支付明细表,如实记录支付单位、支付时间、支付对象、支付数额等情况,按月报送同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第二十一条 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行业内部用工单位农民工工资日常发放及保证金缴存情况,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



  第二十二条 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批准未存储或未足额存储保证金的工程项目施工的,该工程所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由准予施工部门查处。



  第二十三条 公安部门负责调查处理涉嫌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逃匿案件,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处理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的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第二十四条 用工单位违反国家工资支付规定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由当地有关部门将该企业记入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向社会公布;发生拖欠行为超过三次,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相关部门可依法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等进行限制,并给予包括降级直至注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第二十五条 在施工过程中,因工程质量问题扣减农民工工资发生争议的,由建设单位组织建设工程监理等有关部门予以确认,并出具书面证明,交双方当事人各一份,用工单位自行决定无效。当事人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可自收到确认证明之日起5日内,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投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7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第二十六条 农民工与用工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争议的,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事实清楚、不及时裁决会导致农民工生活困难的案件,以及涉及农民工工伤、患病期间工资待遇的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先行裁决。用工单位不执行裁决的,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 用工单位未按月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报送工资支付明细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责令按时报送。逾期不报送的,按《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时缴纳或补缴保证金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按《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提供虚假资料领取保证金本金和利息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退回,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三十条 负有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 银行工作人员挪用保证金或由于其他任何原因造成保证金流失的,应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延边州建设、交通、水利行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暂行)》(延州政发〔2008〕5号)同时废止。



福建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规定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规定
福建省政府

1993年2月19日以省人民政府令第1号公布

第一条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要求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的,应当遵守国务院颁发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和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以下简称农民负担),是指农民除缴纳税金,完成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外,依照法律、法规所承担的村(包括村民小组,下同)提留、乡(镇)统筹费、劳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
除前款规定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农民无偿提供财力、物力和劳务。
第四条 福建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地(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
财政、物价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协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民负担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 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民收取的村提留,不得超过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向农民收取的乡统筹费,不得超过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
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当年底作出下年度向农民收取提留和乡统筹费预算,报上一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收取村提留和乡统筹费时,应使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款单据,并填制印发给农民《村提留和乡统筹费结算手册》。
第六条 村提留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其中公积金占村提留的40%。

村提留不得用于请客送礼、公费旅游;严格控制村干部定额补贴和误工补贴人数、标准。
第七条 村提留、乡统筹费等集体资金不得平调,不得挪用到集体经济组织以外使用;乡统筹费由乡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管理。
第八条 向农民征收税费,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超额征收。
禁止一切增加农民负担的达标、升级、评比活动。
第九条 因农村建设、农民福利等公益事业需要农民出资、投劳的,应当遵循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禁止摊派或变相摊派。
向农民发售有价证券、征订报刊杂志,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不得摊派。
第十条 向农民收购农副产品必须现金兑现,不得拖欠或打白条;收购单位不得替有关单位或部门代扣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价款或预购定金。
第十一条 乡村两级办学经费在乡统筹费中开支,其数额不得超过乡统筹费的50%。
乡村两级办学经费,即是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不得另外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集资、捐资办学。
第十二条 农民承担的劳务包括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5个至10个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植树造林、防汛、公路建设和修缮校舍等;承担15个至20个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水利基本建设、植物造林、农业综合开发等。
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出劳为主,不得强制以资代劳;以资代劳的,不得平调以资代劳金。
第十三条 组织农民参加保险,应当遵循自愿、适度的原则,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参加保险。但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 面向农民的收费,必须有法律、法规依据。其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必须由省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未经批准的一律无效,农民有权拒付。
第十五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检查工作。被监督检查单位必须如实提供涉及农民负担的帐目和其他资料,不得拒绝、设置障碍或隐匿。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违反《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及本规定的行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必须及时查处或者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如数退还非法收取的款物,情节严重的,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百元至二千元罚款。
(一)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集资、捐资办学的;
(二)替有关单位或部门代扣农民出售农副产品价款或预购定金的;
(三)违反本规定,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参加保险的;
(四)向农民征收超额税费的;
(五)强制农民购买有价证券、订阅报刊杂志的;
(六)进行增加农民负担的达标、升级、评比活动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
第十八条 违反自愿和量力而行原则,强行摊派农民出资、投劳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退还农民出资款额,属投劳的,按当地劳动力价格偿还。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的,拖欠农民出售副产品价款的,或者以打白条形式向农民收购农副产品的,债务人除应如数返还外,还应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延期付款的规定偿付延期付款的违约金。
第二十条 对违反《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和本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提请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对巧立名目,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和以各种形式摊派的,应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