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路运输管理条例(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5 18:10:35   浏览:99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公路运输管理条例(试行)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河南省公路运输管理条例(试行)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1984年12月25日河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1985年1月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试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运输管理
第四章 货物运输
第五章 旅客运输
第六章 搬运装卸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搞好公路运输管理,保证公路运输畅通无阻和行车安全,提高公路运输能力和运输经济效益,活跃运输市场,促进商品流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路运输实行多种形式并存,国营、集体、个人共同经营的方针,以国营运输企业为主导,发展集体运输,支持保护个体运输,发挥其他运输力量的作用。
第三条 凡在我省从事公路货物运输、公路旅客运输及城镇搬运装卸的单位和个人,均适用本条例。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省、地、市、县交通厅、局是公路运输的主管部门,各级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受同级交通主管部门领导。
第五条 省级公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本条例;
二、指导地、市、县公路运输管理工作;
三、制定并监督执行运输规划;
四、审批跨地区客运路线,商定跨省客、货联运,制定公路运输路单、票证式样;
五、审定公路营运里程,拟定并监督执行公路运输价格;
六、仲裁重大的公路运输管理纠纷;
七、组织培训、考核公路运输管理人员。
第六条 地、市、县公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本条例和上级有关公路运输管理规定;
二、帮助运输企业,特别是集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培训业务技术人员,改善经营管理,落实安全措施;
三、掌握和平衡辖区内车辆情况和客、货流量、流向、流时,为承、托单位提供运输信息;
四、审批本辖区客运路线,核发行车路单和客、货票;
五、监督合同运输,组织联营运输;
六、城镇搬运装卸价格由地、市物价、交通管理部门制定;
七、仲裁辖区内公路运输纠纷。
第七条 县(市)交通局可根据需要设立交通运输管理站,作为县(市)交通局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落实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
二、协助运输者组织货源,联系运输业务,提供运输信息;
三、协助个体户和联户办理营业证照和车辆报户(过户)、车辆监理手续,组织、设立维修网点,提供技术服务;
四、解决运输纠纷;
五、宣传公路运输方面的政策、法令和安全技术。

第三章 运输管理
第八条 交通、公安、金融、工商等部门,对于按照国家规定经营运输业的单位或个人,应予保护和支持。
第九条 运输管理部门应实行政企分开,不得直接经营运输企业。
第十条 从事公路运输,必须按规定进行车辆检查、驾驶员审验,办理报户(过户)、工商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从事公路运输,必须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第三者责任保险;从事客运的,必须办理旅客意外伤害保险;从事货运的,必须办理承运货物运输保险。
第十二条 从事营业运输及搬运装卸必须交纳国家规定的税金和费用,执行规定的运输价格和搬运装卸费率。
第十三条 公路运输必须坚持合同运输的原则,执行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违约方必须依法承担责任。
承运、搬运装卸单位和个人对承运、搬运装卸的物资如有丢失或损坏,应依法赔偿经济损失。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欺行霸市,垄断货源。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运输单位或个人摊派劳务,乱收费用,随意罚款,更不准刁难排斥。
第十六条 从事营业运输和搬运装卸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定期向交通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第十七条 经省交通厅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路交通的重要道口和枢纽处,由交通部门牵头,设立公路交通运输管理检查站。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源泉管理,逐步减少检查站。
公安部门负责交通监理的城市,检查站的设立,由省交通、公安部门商定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除公路交通运输管理检查站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上公路拦车检查。
第十八条 公路运输管理人员必须秉公执法。严禁以权谋私、受贿索贿,严禁随意扣车或擅自罚款。
公路运输管理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着规定服装,佩戴统一编号的标志,出示检查证件,否则,驾驶人员有权拒绝检查。


第四章 货物运输
第十九条 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抢险、救灾、战备等物资的运输,可按指令性运输计划下达,运输单位和个人必须保证完成。
运输管理部门应通过指导性计划平衡组织重点物资、大宗物资和车站、港口集散物资的运输。
第二十条 一切货运机动车辆必须使用统一的行车路单和货票。

第五章 旅客运输
第二十一条 公路旅客运输路线实行分级管理。
县内路线由县交通局审批;跨县路线由地、市交通局审批;跨地、市路线由省交通厅审批;跨省客运路线由省交通厅与有关省级交通厅(局)商定。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批的客运路线报上一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公路旅客运输实行定路线、定站点、定班次;个人或联户在乡镇从事旅客运输的可以自行安排。
客票由省交通厅统一印制、核发。
第二十三条 禁止拖拉机及未经交通、公安主管部门批准载客的车辆从事旅客运输。
第二十四条 城市内公共汽车不准跨越市郊经营长途客运。
厂(场)矿企业、旅游等单位和个人的客车从事公路旅客运输,应按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搬运装卸
第二十五条 城镇街道和农村、外地搬运力量可以进入城镇承揽搬运装卸业务。
第二十六条 从事搬运装卸的单位,必须保证车站、码头、港口、货场不堵塞,货物不积压、不损失、不丢失。
第二十七条 国家救灾、抢险、战备物资,必须优先搬运装卸。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交通主管部门应给予奖励:
一、执行国家有关公路运输管理规定和本条例,成绩突出的;
二、遵纪守法、秉公办事、尽职尽责,成绩显著的;
三、为运输单位或个人提供经济信息,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
四、在运输管理、技术改进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公路运输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
五、同运输管理中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的。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运输管理人员索贿受贿,以权谋私或玩忽职守的;
二、贻误指令性运输计划完成的;
三、违章运输或偷漏税费的;
四、欺行霸市、有意刁难排斥运输单位或个人的;
五、无理拦车、扣车或擅自罚款的;
六、无理干涉或阻挠运输管理人员依法执行任务的;
七、其它违犯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的。
第三十条 受罚单位或个人在接到《罚款通知书》十五天内应如数交付;如对运输管理机构所做的处罚不服,可在接到《罚款通知书》十五天内向上一级运输管理部门申诉或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交又不起诉的,运输管理部门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一条 罚款交地方财政。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与国家规定相抵触时,执行国家规定;本省有关规定同本条例相抵触时,执行本条例。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交通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985年1月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社会团体管理若干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政令[2002]第135号


《吉林省社会团体管理若干规定》已经2001年12月18日省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洪 虎
二○○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吉林省社会团体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团体的行为,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管理,促进社会团体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社会团体活动以及对社会团体进行行政管理,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团体管理工作的领导,鼓励、扶持社会团体的发展,规范、引导社会团体的行为。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工作,具有下列职责:(一)负责社会团体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者备案;(二)对社会团体实施年度检查;(三)对社会团体进行监督检查,对其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作为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在社会团体管理方面,具有下列职责:(一)负责社会团体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二)监督指导社会团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三)领导监督社会团体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四)负责社会团体年度检查的初审;(五)审批和监督社会团体召开研讨会和对外交往等重大活动;(六)审查和监督社会团体接受境内外捐赠、资助等活动;(七)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八)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九)推荐社会团体秘书长以上领导成员的候选人;(十)对社会团体创办实体进行审查。

  第六条 业务主管单位履行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职责,不得向社会团体收取费用,也不得利用社会团体为本单位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第七条 社会团体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和使用会费,但不得随意扩大收费范围,擅自提高会费标准和超过章程规定的范围使用会费。

  第八条 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干部,不得担任社会团体秘书长以上领导职务。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兼职的,必须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核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审批机关审批。

  第九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为社会团体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维护社会团体合法权益,不得擅自要求社会团体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十条 社会团体可以依法投资创办经营性实体,经营所得必须用于社会团体的事业发展。

  第十一条 业务主管单位在对社会团体实施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通知同级登记管理机关。

  业务主管单位对于已经完成社会团体章程规定宗旨的社会团体,应当及时向同级登记管理机关提出注销意见。

  业务主管单位对于一年内未开展活动的社会团体,应当向同级登记管理机关提出撤销意见。

  第十二条 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为社会团体法人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核准登记之日起30日内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 社会团体应当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依法监督管理。经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应当于每年3月15日至5月31日到登记管理机关接受年度检查。

  第十四条 社会团体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二)不得超越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三)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四)不得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五)不得直接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六)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七)不得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八)不得拒绝接受监督检查;(九)不得利用业务主管单位的权力牟取利益。

  第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业务主管单位履行社会团体监督管理职责的指导,对其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应当及时予以通报。

  第十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成立社会团体登记以及社会团体的变更、注销、年度检查,均应在下列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结。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或者通过年度检查;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或者通过年度检查,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一)成立登记的,为30日;(二)变更登记的,为15日;(三)注销登记的,为60日;(四)年度检查的,为15日。

  第十七条 业务主管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造成后果的,视其情节,对直接责任人,登记管理机关可以建议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一)认为符合规定条件,申请批准、登记或者年度检查,而未予批准、登记或者通过年度检查的;(二)登记机关办理批准、登记或者年度检查超过规定期限的;(三)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于登记管理机关的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登记管理机关的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不按规定的条件和期限实施登记,或者滥用职权,越权登记,以及对登记的社会团体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监督管理不力,对其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对于在社会团体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由同级人民政府、上级登记管理机关或者业务主管单位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汕头经济特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废止)

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政府


汕头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


  《汕头经济特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已经1998年12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周日方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汕头经济特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企业职工在因工伤残或职业病伤害后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以及对因工死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进行抚恤,根据《汕头经济特区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结合特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汕头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范围内所有企业(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及其所属全体职工。


  第三条 工伤保险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遵守安全卫生法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积极预防工伤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四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国家和单位合理负担。工伤保险待遇与社会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政府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监督和保证工伤保险基金的征集和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工伤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同级财政给予补贴。


  第五条 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主管特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工作,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各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本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具体管理工作。
  各级财政、税务、劳动、卫生、工商、审计等部门和工会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征集





  第六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项目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增值收入;
  (三)滞纳金;
  (四)单位解散、撤销、破产、拍卖(出售)时清偿的工伤保险费和利息;
  (五)地方财政拨款;
  (六)社会捐赠;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收入。


  第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按月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根据特区不同行业的危险程度和工伤事故发生频率测定,分别按本单位职工月缴费工资总额的0.8%、1.4%、2%计征(费率标准见附表)。
  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委托税务部门征收或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直接征收。具体征收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汕头经济特区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暂行规定》执行。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减免应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确因经济困难,不能按照特区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的,应当提出缴费计划,并提供财务报表和其他证明材料,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申请缓缴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应在接到缓缴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缓缴的决定。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批准后,用人单位可以缓期缴纳工伤保险费。缓缴期最长一年。缓缴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继续按规定拨付工伤保险待遇。
  缓缴期满,用人单位仍没有能力按其缴费计划补缴的,可将其固定资产或实物变现抵缴。


  第十条 用人单位被兼并时,兼并方必须承担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被租赁、承包时,必须明确工伤保险责任。
  用人单位破产、解散、撤销或因其他原因终止经营清产核资时,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先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清偿欠缴的工伤保险费及利息。

第三章 工伤保险范围和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一条 按《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因下列情况下之一负伤、残疾或死亡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工作时间在本单位从事日常生产、工作;
  (二)从事单位临时指派的工作;
  (三)经单位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研究及试验、发明创造或技术改造;
  (四)在紧急情况下,未经单位领导指定而从事有益于本单位的工作,或进行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五)在本单位从事某种专业性工作而引起职业病(符合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有关职业病规定)达到评残等级;
  (六)在上下班时间必须路线上,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遭受不可抗拒的意外伤害;
  (七)因公外出期间,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其它意外伤害,以及因意外事故失踪;
  (八)驾驶员工作期间发生交通意外事故;
  (九)在执行本单位安排的生产工作任务中因突发疾病而造成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十)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确认为因工致残旧伤复发;
  (十一)经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确认,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可比照因工伤残或因工死亡。


  第十二条 职工因下列情况之一负伤、致残疾或者死亡的,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因工负伤后,本人故意加重伤情或无理拒绝接受医院检查治疗;
  (二)由本人违法行为或故意行为(自杀、自残、斗殴、酗酒、酒后开车、蓄意违章等)或无证驾驶船舶、机动车辆;
  (三)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认定为犯罪。


  第十三条 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在向安全生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的同时,报告同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并在发生工伤事故或者确定患有职业病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报送工伤报告书。逾期不报告的,由用人单位负责按本办法规定的待遇标准支付工伤费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对事故和职工伤亡情况进行调查时,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


  第十四条 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医疗终结期和工伤残疾评定标准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残疾等级分为十级,一至四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五至六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至十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申领工伤保险待遇的有效期为1年,职工因工伤残、患病的,自鉴定结论送达单位之日起计算;职工因工死亡、失踪的,自单位知道之日起计算。用人单位未在有效期内申请的,由单位负责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由劳动、卫生、人事、社会保险、工会等部门组成,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和残疾等级评定工作。

第四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时,用人单位应及时进行抢救,送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指定的医疗机构医治。因医疗条件所限需要转院的,应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指定的医疗机构提出,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用人单位批准。在规定医疗期内,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含挂号费、治疗费、药费、检验费、手术费、住院普通床位费、就医路费等),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支付70%,用人单位支付30%。住院治疗期间的伙食费,由用人单位按当地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支付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由职工本人负责。经批准转往外地治疗时,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本单位按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第十九条 职工工伤医疗开始,至被作出劳动能力鉴定前的工资,由用人单位按职工原标准继续发放,不得减发。原工资低于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发放。


  第二十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办理残疾退休手续后,伤残抚恤金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实行计件工资制的或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以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依下列标准按月计发至死亡:
  一级 90% 二级 85% 三级 80% 四级 75%
  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高于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00%的,以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0%为基数计发。
  伤残抚恤金每年定期调整。


  第二十一条 职工工伤医疗终结被鉴定为残疾后,伤残补助金以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下列标准一次性计发:
  一级 30个月 二级 22个月
  三级 20个月 四级 18个月
  五级 16个月 六级 14个月
  七级 12个月 八级 10个月
  九级  8个月 十级  6个月


  第二十二条 职工工伤医疗终结后需要护理的,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月发给护理费。护理等级根据其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及洗漱、自我移动五项条件,区分为全部护理依赖、大部分护理依赖和部分护理依赖三个等级,分别按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计发。


  第二十三条 职工工伤医疗终结被鉴定为残疾后,必须安装假肢、镶牙、义眼和配置轮椅、拐杖等康复器具,或康复器具需要维修和更换的,由指定医院提出意见,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同意,费用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用人单位各支付50%。康复器具应限于辅助生产劳动及日常生活之必需,并采用国内产品。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遗属可以领取以下待遇:
  (一)丧葬补助费:按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一次性发给主办丧事的单位或死者亲属;
  (二)工亡补助金:按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48至60个月,一次性发给死者亲属。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顺序按省的规定执行。死者生产留有遗嘱的,按遗嘱办理;
  (三)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
  1.供养一人的,按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计发;供养两人及两人以上的,按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计发;
  2.被供养者是孤老或孤儿的,按上述标准的150%计发。


  第二十五条 职工工伤医疗终结或确定残疾等级后,旧伤复发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确认的,可继续享受工伤医疗期间的待遇;经劳动能力和鉴定机构鉴定,残疾等级发生变更的,从鉴定生效之月起改领本办法规定的相应等级的待遇,其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新的等级标准补发差额。领取伤残抚恤金期间因病死亡的,按省有关规定标准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第二十六条 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的职工回原籍异地安置的,由用人单位按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发给6个月的安家补助费。所需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搬运费和伙食补助费等,由用人单位按因公出差标准报销。其伤残抚恤金可由用人单位所在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标准每半年一次划转给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月代发;回省外安家,本人要求一次支付伤残抚恤金的,经签订合约,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终结工伤保险关系。


  第二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的,劳动合同期限未满,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应当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给予优惠的工资待遇。职工要求辞职,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的,由用人单位计发一次性工伤辞退费,并终结工伤保险关系。工伤辞退费标准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条例》实施前发生工伤的,按月发给的伤残抚恤金、护理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从《条例》实施之月起改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但一次性待遇和按月领取的待遇差额不予补发。


  第二十九条 同一工伤事故兼有民事赔偿或商业性人身、人寿保险赔偿的,按民事赔偿或商业保险赔偿、社会工伤保险补偿的顺序处理。除医疗费和丧葬费不重复支付外,本办法规定的其它工伤保险待遇照发。


  第三十条 职工因公外出期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从事故发生之日卢3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照发本人工资。从第4个月起暂按因工死亡处理,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月发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发给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当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时,再发给其余待遇。失踪后出现的,从本人工资中扣还已发的工亡补助金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


  第三十一条 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在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期间,以及刑满释放或劳动教养期满后可继续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的工伤保险待遇不予补发。


  第三十二条 领取长期伤残抚恤金的职工或领取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的供养直系亲属,应当定期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用人单位提供生存证明。

第五章 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三条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当年工伤保险费征收总额的5-15%提取工伤保险奖励基金,奖励表彰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安全生产好的单位。


  第三十四条 每年7月前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根据统计部门提供的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情况以及保证待遇支付和必要积累的原则,拟定新缴费年度缴费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标准的调整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五条 职工和工会组织有权监督用人单位如实报告因工伤亡情况。


  第三十六条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有权对用人单位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待遇发放等情况以及财务会计账册等有关情况进行稽查;必要时可会同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用人单位应定期向职工公布缴费情况,接受职工及有关部门监督。


  第三十七条 用人单位和职工有权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查询本单位工伤保险缴费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情况。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应当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根据《条例》和《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由主管部门或上级行政机关对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逾期不参加工伤保险的;
  (二)欠缴或拒缴工伤保险费的;
  (三)瞒报职工人数或工伤保险缴费工资基数的;
  (四)截留、扣发和挪用拨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的;
  (五)以冒领等非法手段获取工伤保险待遇的。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条例》和本办法,截留、挪用工伤保险基金,随意拖欠、减少或增加工伤待遇费用,由市人民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对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劳动合同制职工、临时工的工伤保险,按本办法执行。
  个体经济组织职工的工伤保险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2年7月1日汕头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汕头市企业职工社会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附表:汕头经济特区工伤保险基金缴纳标准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