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0 23:43:30   浏览:89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

(2002年11月29日)

劳社部发〔2002〕21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精神,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包括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下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增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
  二、各地教育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积极推动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职业学校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职业学校要瞄准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切实改进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三、各地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要求,研究确定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具体办法。职业学校毕业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应分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规范的职业名称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类别进行。同时,鼓励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多种职业技能,实现一专多能,拓宽就业渠道。
  四、各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积极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职业学校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其毕业生申请参加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理论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视为鉴定理论考核合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对于培养学生复合技能的专业,除考核所需的基本职业理论和技能外,应增加应用能力、核心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考核。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以及少数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参加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者,可视同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发给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五、各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建站的原则,充分发挥和利用职业学校的优势,选择具备条件的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要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和督导员的资格培训和管理,严格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审批程序,加强对鉴定所(站)鉴定日常督导,并实行年检制度。
  六、各地人事部门要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合于职业学校特点的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方式。经人事、教育和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可直接申请参加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对职业技术学院和具备条件的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实行免试部分科目等政策,逐步实现职业学校学历证书与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七、大力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面向城乡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要加强对农村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或进城务工的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同时,要积极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和已经在城市务工的农村青年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引导和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学习和培训合格者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对技能鉴定合格者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八、各地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发挥职业学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切实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工作。要在职业学校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宣传咨询活动,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进一步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认真把好新生劳动力就业人口关,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九、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要求,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进一步拓宽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山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规定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


中山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规定
中府[2004]148号

 第一条 为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双拥”工作成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应承担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的义务,并依照本规定完成市政府每年下达的安置任务。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随军家属,是指经部队师以上政治机关批准,有营级以上职务,服役15年以上或年龄35周岁以上的军官的配偶。
 第四条 符合就业条件的随军家属按本规定享受就业安置。边防哨所的随军家属应优先安置。
 第五条 中山市人事局负责随军家属安置的综合协调工作。市人事局应制定随军家属安置计划、落实岗前培训和跟踪管理,并负责办理具干部身份家属接收安置手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协助市人事局做好随军家属的安置就业工作,并负责办理具工人身份和待业的随军家属接收安置手续。
 第六条 由中山军分区牵头,组织各驻军(警)部队组成随军家属安置协调小组,负责核实随军家属的安置资格,并做好安置对象的思想工作,协调落实安置计划和安置对象的就业前培训工作。
 第七条 驻中山各部队应在每年的5月和11月分别将上下半年需要在中山市安置就业的随军家属名单填表登记,经中山军分区统筹后送市人事局。市人事局应在每年1月、7月前制订随军家属安置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随军家属安置就业前必须接受由市人事局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并自觉服从就业安置。    第九条 市人事局应参照随军家属的工作经历、学历、职称、专长等情况安排工作岗位。随军家属安排工作后享受所在单位同等条件人员的各项待遇。
 第十条 对随军家属的工作安排,应从中山军分区送达安置名单到市人事局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用人单位接到市人事局下达的安置任务后应尽快确定安置对象的岗位和工种,并在规定时间内到市人事或劳动保障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随军家属只可享受一次性就业安置政策。随军家属在接到市人事局就业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机关办理有关手续,除特殊原因外,因逾期办理手续而被用人单位拒绝接收,或者随军家属不服从安置的,市人事局不再负责其就业安置。同时该随军家属不能享受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待遇。
 第十二条 随军前无工作单位的随军家属,经公安部门审批办理入户手续后,6个月内未能安置的,按照市政府有关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标准发给生活补贴,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局在民政事业费中解决。随军家属安置就业或自谋职业后不再发给生活补贴。
 第十三条 随军家属应当改变择业观念,积极自谋职业。随军家属自谋职业,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后,市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应优先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鼓励随军家属到“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市人事局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做好随军家属劳动权益保障工作。
 第十五条 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得拒绝接收安置随军家属。
 第十六条 接收随军家属的单位应与随军家属签订3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非随军家属原因不得擅自解聘、辞退、解除劳动或聘用合同,合同期满后,原则上应予续约。
 第十七条 企业经济性裁员中,在同等条件下,随军家属享受有优先保留工作权。
 第十八条 随军家属因所在单位撤销、关闭、破产而下岗的,按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对接收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拒绝接收随军家属或不按规定完成接收安置任务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其接收,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
 第二十条 未符合随军条件的驻军家属,可参照本规定给予就业安置。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中山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规定》(中府[1999]116号)同时废止。《关于修改<中山市实施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的通知》(中府[2002]91号)中有关修改中府[1999]116号文的内容不再执行。

            中山市人民政府
                 二OO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关于调整轻型载货汽车报废标准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国家发展计划委 等


关于调整轻型载货汽车报废标准的通知
1998年7月7日,国家经贸委 国家发展计划委 公安部 国家环保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计委、公安厅(局)、环境保护局、汽车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了鼓励技术进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公平竞争,现决定将《汽车报废标准》(1997年修订)中轻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的行驶里程、使用年限及办理延缓的报废标准调整为:
一、累计行驶40万公里;
二、使用10年;
三、达到使用年限,汽车性能仍符合有关规定的,允许办理最长不超过5年的延缓报废。延缓报废的审定工作,按国经贸经〔1997〕45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办理。
轻型载货汽车是指厂定最大总质量大于1.8吨、小于等于6吨的载货汽车。
请遵照执行。